110年高考三級(圖書資訊) / 陳威宇

一、緣由:從大學就在學校圖書館工讀,萌生對圖書館服務的興趣;研究所也選擇圖資所,因此希望可以透過高等考試進入圖書館體系,以期能將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進行整合。

二、歷程與準備時間:108年第一次報名高考三級,主要目的是想熟悉考試流程與考場環境,所以並沒有特別準備,僅憑大學以來學習的知識應考,並在同年暑假報名鼎文公職一年班。109年開始認真的上課與整理筆記,雖然只差二名上榜但也確信只是差一點點考運而已。110年被論文緊逼加上疫情,讀書的時間被壓縮了,因而僅憑109年的筆記,加上關注圖資相關時事,卻很幸運的上榜。

  • 各科準備方式

  ◎通則/備考策略:我將8項科目劃分為兩大群,國文、法學知識與英文寫作為一群,圖書資訊學相關考科為另一群。這樣區分的原因;前者題目範圍涉及較廣且缺乏主要教材/參考書/期刊等資料,我認為這是屬於平時就要積累的基本功,難以依靠有限的時間進行充實。相對地;圖書資訊學這類專業考科會隨時事、趨勢而有所變化,另外;也可以經由考古題審題去檢視歷年命題方向的變化,相對較能抓到考點的形式惡補。

◎圖書資訊學-分成5大考科,我參考學長姐的備考策略,選定二科作為重點科目(以我這兩年的經驗選技術服務與資訊系統)進行加強衝刺。目的是將重點科目的分數衝高而能脫穎而出。然而在此需澄清,前面的備考策略「並非」代表其他科目可以完全不顧,而是要建立在已經有初步基礎(至少完整讀過1~2遍以上後、距離考試越來越近的期間)才建議用這種方式衝刺。

  • 普通科目

   ★國文:除了考前一周加強公文寫作相關細節(應具備的項目、基本用語等),並沒有特別準備。

   ★法學知識與英文、英文寫作:兩科皆沒有特別準備。曾經與朋友討論,認為我應該多加強法學緒論,我認為法學知識占整體比重較低,且單憑數個月自行學習成效可能有限,不如將時間投注在專業科目。

  • 專業科目:

   ★技術服務:因為高考三級題目較具前瞻性,因此我以上課筆記為主要,並參老師提供的補充講義。可以針對教材/議題的新穎性進行區分,將重點聚焦在新興議題。以分類編目為例,講義與補充教材中無所避免會提到AACR2與MARC的概念,這些都是為了RDA做鋪墊,因此備考時我會快速帶過前面(但須確保自己基本概念不混淆),並將焦點放置RDA、BIBFRAME等新興規範。

 ★圖書資訊學:此科考題範圍廣,在準備方式上以瀏覽國內的期刊論文(可以看完全文最好,若來不及至少要帶過摘要與前言)為主要方式。

 ★圖書館管理:此科對我而言較陌生,準備上著重於管理學、績效評估的基本底,以鼎文講義和上課筆記為主。

 ★讀者服務:除了鼎文上課的內容外,還需關注國內圖書館新聞,若不知該怎麼觸及,可以透過facebook的圖書館社群(例如「圖書資訊國考同學會」、「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」等社團)獲得資訊。

 ★資訊系統與資訊檢索:這一科算是花最多心力準備的。雖然同樣以上課筆記及補充講義為主,但因為上課時間有限,不可能集大成整合所有內容,因此特別整理一份自己專屬的筆記。此科的內容偏硬,會有很多定義明確、應考時若答錯就直接零分的內容。雖是如此亦無須過分畏懼,可以透過反覆複習加深記憶;不必追求一字不差背誦定義,但必須要求自己不能搞混、至少要能答出80%的意涵。資訊系統方面,在鼎文上課時老師會補充研討會以及最新期刊的內容,因此可以經由上課內容抓出熱門出題的項目,並補充相關的基礎知識。

 

以我的淺見,今年的考題焦點稍微有點爆冷,例如:特色館藏之館藏發展政策、自動化書庫、圖書館募款等題目。仔細分析,這些多半是能與既有的知識,或是鼎文上課的內容相連結。此外;課堂上劉宜老師會針對難題或較具變化的題目;給予分析和教導如何拆解與應答。這部份是我自己念書沒辦法參透的,因此很感謝老師的帶領。另外;很感謝劉宜老師除了自編講義之外,仍會補充大量的講義與文件提供給我們回去閱讀;我確實以這些補充教材為起點,再自行搜尋更多的內容。再次感謝劉宜老師以及鼎文公職的補習班同仁!